发于点滴 行于心田 盛于久远

个人简历
张秋贺,女,中共党员,汉族,硕士研究生学历,现任汽车分院辅导员,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,2012年吉林省优秀辅导员。
勤于观察细节,善于换位思考。多年的学生工作使她懂得“学生没有好坏之分,只有成长的差异”,在辅导员岗位上一路走来,她更深切的感受到:没有一个人会排斥发自内心的爱,没有一个学生不期望自己被关注、被重视。因此,她努力做到“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”,以求班级管理的实效性。她所带的09级检测专业162人中只有一名女生,她们笑称自己是“和尚班”,拥有一朵名副其实的“系花”。大一下学期开学第三周,由于一汽大众工作需要,学院临时决定安排学生参加顶岗实习,分配在一厂焊装、冲压,二厂焊装、总装,奥迪新总装五个车间,其中有80%的学生分配在焊装车间。相比之下焊装车间工作强度最大,第一个月是疲劳期,由于学生长时间握焊枪,手指弯曲得不能伸直,车间里高温闷热,工作不到20分钟汗水就浸湿了劳动服。繁重的体力劳动,加上三个班次倒班导致学生精神萎靡。有的学生不适应工作环境,也有员工欺生,与学生发生矛盾,时不时会有工段班长打电话来告状,于是她一方面开导自己的学生,一方面积极与工段长、班长联系,尽快妥善解决问题。每当她出现在车间,远远的就能感受到学生见到亲人般热切的目光,虽然不能帮助她们完成体力劳动,但她深知,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是至关重要的。她每星期至少有三天到大众公司开展现场管理,暑假期间也坚持到岗,走访到每个工位。有一次,一个上夜班的学生由于工友操作失误,锤子砸到了手上,十指连心,她当时疼得满头大汗,蜷缩在地上,同组的学生吓坏了,大众班长立即与她取得联系,夜里十一点半她火速赶到医院,先交了医疗费,然后陪着她直到天亮。那段时间,她常想:天不怕地不怕,就怕班长来电话。要发工资了,小伙子们很兴奋,都先想着怎么犒劳自己,她及时地“泼冷水”,嘱咐她们要节俭,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。她组织开展了“理财大赛”,比一比每个月谁在车间生产质量高、扣钱最少,谁攒的学费最多,谁为父母做得最多,评出“理财王子”、“消费能手”和“十佳孝子”。实习期间,寝室卫生是管理中的难点,三班倒的工作时差使学生们作息时间不一致,寝室卫生很难保证,而她的学生们能够积极按照学院统一要求,在凌晨下夜班后不顾疲惫先打扫好卫生再睡觉,早上查寝时,看到一个个整洁的寝室和学生们酣睡的神态,她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感动。3355寝室荣获长春市“高校文明杯优秀寝室”。更让人欣慰的是,整个顶岗实习期间,没有一个人提前离岗或私自旷岗。
学生毕业离校后,她仍不自觉地到教室走一走,脑海中浮现着她们初来报到时的样子,随着回忆的延伸,不知不觉眼里噙满泪水,这是值得她回味却永远也回味不够的风景。
加强思想引导,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。至今,她仍清楚记得学生小陈的特殊经历。该生在高中时非常优秀,因为恋爱影响了高考发挥,父母为此耿耿于怀,由于该生性格孤僻,身边也没有朋友,入学不久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,经常旷课,情绪不稳定,多次与父母在电话中发生激烈争吵。记不清她们之间有过多少次谈话,慢慢地小陈能够把心里话讲给她听,张老师把自己喜欢的书借给她看,给她布置阅读任务,有意识地让她讲一讲读书感悟;周末时请她到家里,当成朋友来相处;平时让她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,给她创造为同学们服务的机会,使她学会自我调节、自我管理。同时联系学生家长,引导他们和善地与孩子沟通,还请专业课教师为她介绍专业发展前景,请高年级学生和她交流工作、学习体会。渐渐地,她有了很大进步和令人欣喜的表现,上课时再看不到她姗姗来迟的身影,活动中越来越多地看到她的面孔。同学们经常看到她穿梭于教学楼、图书馆、食堂间匆匆的身影,眼神中的惊慌、迷茫荡然无存,有的是镇定、自信和希望。 学生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前,张老师组织开展“诚信考试”主题班会,提前与班干部开策划会拿出方案,请各科学习最好的同学为大家讲讲复习方法和重点,做到资源共享;她们还提出了“宁可不及格,不能没人格”的口号,并举行诚信宣誓,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,营造和谐的专业氛围。学生们在体会中逐渐懂得,只有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才会快乐,才更有战斗力。工作中的她在不断体会、琢磨,辅导员不像任课教师,不能通过课堂互动了解学生,体察学生内心世界。这要求她创造更多的时间与空间与学生交流,课前十分钟、课间休息时间,她到各班看一看,看看班级布置、学生精神面貌,简单的一句问候、一段风趣的对话,温暖着学生,快乐着自己。学生上课时,她到寝室走一走,给内务好的寝室留下一个小纸条,写上几句鼓励的话;有表现不好或犯错误的,在QQ上留言提出批评;在教学楼里转一转,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态;把要表扬的事情记下来,在年级大会或班团会上讲一讲,鼓励她们明确努力方向。她愿意透过办公室的窗,静静地看着学生们背着书包上学、放学的样子;愿意参加学生们组织的每一次课内外活动,哪怕是休息时间也乐此不疲。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日子,如同她重新来过自己的大学生活,内心的收获是沉甸甸的。
教育者必先受教育。她深知,要做好学生工作,必须加强自身业务学习,在工作中学习、在学习中提高。2007年她考取高校教师资格证,又先后参加了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举办的“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”、吉林省教育厅举办的高校辅导员培训、全国第163期辅导员骨干培训班。同时,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,参编教材2部,参研课题4项,在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。她把做专业化、专家化辅导员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。
她相信勤能补拙,经过不懈努力, 0912班荣获“长春市优秀团支部”;1503班荣获“长春市文明班级”称号;她负责的星火志愿者社团荣获“长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优秀志愿服务集体”、“长春市优秀志愿服务集体”。她本人曾荣获“吉林省优秀辅导员”“”、“长春市志愿者优秀个人”““”“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技能大赛一等奖”等。
发于点滴,行于心田,盛于久远,她和她的同事们一样,把辅导员工作当成事业来追求,当作科学来探索,心怀壮丽的“中国梦”,以青春的热情奉献于青春的事业,以青春的激情创造青春的辉煌!